風機市場的轉換——賣方轉向買方
“第二屆中國清潔技術產業投融資峰會”(CCIS) 即將于2009年6月5日“世界環境日”當天在北京富力萬麗酒店隆重召開。德同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趙軍表示,中國風機總機的質量問題其實隱患很嚴重的,風機是裝好了之后,很多風機裝完了最后成了一個擺設,像雕塑一樣,動都不動。這樣子的話,實際上不但是成本的浪費,實際上在一定程度深還是風力資源的浪費。
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我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已超過70家,其中金風科技、大連華銳已躍居世界前十大制造商之列。與此同時,國內的風電零部件產業也快速發展,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,葉片、齒輪箱、發電機等已開始大批量生產和銷售。
但問題顯然也不少。在當日的論壇上,張相木開門見山,指出了目前我國風電裝備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。
首先,投資熱情持續高漲。自2004年的6家猛增至2008年70余家的整機制造企業中,“目前只有20家有成熟產品下線并交付用戶,其他大部分企業還處于建設和產品試驗、試制階段。”其次,重復建設、重復引進現象嚴重,“有的國外設計公司先后向國內6、7家企業轉讓相同的產品或技術。”再其次,亟須盡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,開發適應不同風場風況的產品。此外,風電設備標準和認證體系有待加強。
“據測算,到2010年,現有的70多家風電制造企業如產能完全釋放,風電設備的產量可達3500萬~4000萬千瓦,但預計今后十年國內風電場的建設速度可能會維持在年裝機1000萬~1500萬千瓦之間。”張相木為企業敲響了警鐘,激烈的競爭將不可避免,“風電設備市場也必將迎來殘酷的買方市場”。
而除了產能過剩,設備交貨不及時、調試時間長,各種設備故障不斷發生,風機運行小時數偏低,電網卡脖致使“有電上不了網”、“風機曬太陽”等現象,也是業內所經常提到的話題。
“國內風電機組的運行小時數要比國外低5%~8%,”原機械工業部電工局局長周鶴良透露,其中70%~80%的風機運行小時數低于2000小時,”而只有超過2000小時,風電場開發商才能賺錢。”
“不插電”的現代生活需要一個可提供充足電量的可再生能源——除非你想過17世紀的古老生活。風力可提供大量能源,但大多數的住宅地區要是用風力發電似乎遙不可及。不過這款風力渦輪機成本低廉,所用的零件容易找到,它可以安放在你家后院里或屋頂上為你提供生活所需電力。